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隨著特朗普上任后出臺的一系列關稅新政,國內企業的美國市場將面臨重創,歐洲市場越發重要。歐盟國家作為跨境賣家的主要市場之一,品牌保護一直不容忽視,開拓歐洲市場必須做好商標保護。尤其受電商平臺規則制約,品牌需獲得平臺備案并享受有關政策優勢,必須取得商標注冊。
商標作為賣家的核心無形資產,其被搶注的風險也日益凸顯。近期,歐盟及其他歐洲各國商標搶注案件頻發,惡意申請人搶注的手段也層出不窮。之前介紹過德國商標被搶注后,即使向對方妥協,高價購買商標,也難免后續轉讓程序的一系列不便。商標搶注為什么頻繁?有哪些途徑能遏制這種惡意申請?作為賣家應當如何做好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
商標搶注頻發的原因
1.商標保護具有地域性。在某個國家已授權的商標,其效力并不當然覆蓋其他國家或司法轄區。因此,在美國、英國等其他站點使用的商標,即使獲得注冊,品牌經過推廣使用后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盯上進而在歐盟搶注。
2.歐盟商標審查特點所致。歐盟商標實質審查階段,僅就商標顯著性等絕對理由進行審查,并不因為在先近似商標而直接駁回。因此,其審查周期較短,約為1-2月。審查通過后,公告期為3個月。若未主動進行監控,真實權利人往往容易忽略該商標申請或錯過異議期,讓搶注人有機可乘。
3.電商平臺的品牌備案需求和侵權投訴被不當利用。許多賣家注冊商標,是為了在電商平臺上享受品牌保護政策。一旦被控侵權,商品鏈接可能被下架,甚至影響整店運營。平臺在處理商標侵權投訴時往往僅進行必要、初步的核實,投訴人能提供商標證書或其他證明文件便有可能投訴成功,而并不審查商標是否涉及搶注或其他糾紛。因此,商標搶注人利用以上商標保護和審查的特征和平臺的‘投訴-下架’規則,搶注他人商標后進行商業打擊,甚至敲詐勒索。
商標搶注應對策略
積極挑戰搶注:異議、無效與證據搜集指南
惡意搶注的商標往往在申請程序中存在重大瑕疵,例如律師不合規、申請信息虛假、侵犯真實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等。因此,發現商標被搶注,應當積極采取異議或無效措施,打擊惡意申請,阻止其成功注冊。此類異議/無效案件往往涉及權利人在相關市場在先使用商標的事實,需證明在先使用和品牌的知名度,所用到的證據包括產品的銷售數據、宣傳資料、廣告投入、平臺推廣等,以及品牌所獲得的榮譽獎項、參展情況等。企業應當在營業過程中注意及時收集并妥善保存相關銷售和推廣數據。
另外,若企業明確曾與搶注人具有貿易往來關系,例如原料供應、加工代理、銷售代理等關系,或搶注人曾直接聯系溝通高價轉讓商標、撤訴等事宜,應及時保留雙方合作文件或溝通記錄作為證據,交由專業代理機構根據案件情況制定異議/無效策略。
被投訴后如何申訴?注冊與異議/無效、申訴同步進行
若在商標被搶注后,同時遇到對方在當地電商平臺的惡意投訴,應積極向平臺說明情況,進行申訴。向官方提出異議/無效后,向平臺提供案件受理回執等文件,以增加說服力。歐盟、英國、德國等地的商標不審查在先商標沖突問題,可考慮盡快提交相同的商標申請,部分國家可能適用加急程序,建議采取措施盡快取得注冊證以保障自身在平臺正常使用商標。
靈活布局:歐盟與單一國家商標注冊的搭配策略
完善品牌保護,做好全球商標布局。對國內企業而言,通常提交一個歐盟商標申請尋求在歐盟國家內的授權保護是相對便捷高效的申請方式,但應根據實際情況變動保護策略,尤其遇到搶注的情況時,單獨國家注冊和區域性保護要靈活變通。以德國為例,德國商標與歐盟商標的注冊,覆蓋范圍在德國境內重合,若商標在歐盟知識產權局被搶注,權利人在德國有迫切保護需求時,可盡快提交德國商標注冊申請,其他國家同理,反之亦然。此外,應當注意部分歐洲國家并不屬于歐盟成員國,但地址位置與歐盟區域接壤,如安道爾、列支敦士登和瑞士。
保護范圍盲區:重視產品拓展與交叉類別
及時關注產品是否被現有注冊類別所保護。商標保護的范圍由其指定的類別和具體項目所決定,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品牌拓展至其他產品的,應當及時注意是否與目前商標所注冊的類別相符。同時,關注商品的交叉類別或上下游產品、原料、配套用品是否有保護需求,避免被搶注人利用類別差異搶注相同商標,損害商標權益。
在全球化競爭加劇、跨境電商飛速發展的當下,商標搶注不再是個別企業才會遇到的問題。唯有主動布局、及時應對,才能在歐盟市場中站穩腳跟,守住品牌核心價值。防范勝于補救,行動貴在及時!
(來源:跨境知產說)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