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讀者向雨果網爆料,廣交會官方電商平臺——廣電商,于近日啟動B2C進口平臺的Slogan活動。火熱的進口電商市場不僅吸引了國內電商巨頭,如天貓和京東的加入,甚至連多年專注服務傳統出口貿易的廣交會也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然而,從出口B2B到進口B2C服務的巨大轉變,市場能買單嗎?
中國“海淘族”胃口很大
根據8月6日淘寶全球購發布的《十年海淘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在過去的10年里,海淘足跡遍布百余個國家和地區。PayPal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海淘”消費者達1800萬人,海外購物額高達2136億元。據其預測,到2018年,海淘消費者規模將達到3560萬人,市場規模也將達到1萬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2014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也表明,2014年,我國居民個人跨境網購熱情高漲,全年“海淘”支出超過15億美元。特別11月、12月受西方國家節日打折促銷及國內網絡購物活動影響,個人跨境網購支出連續兩個月突破2億美元。業內人士表示,2015年是海淘爆發性增長的一年,上半年新晉海淘者占總人群的28%,遠高于往年數據。
除了海淘消費群體在不斷增加,各大進口電商平臺也在不斷發力。“從年初洋碼頭宣布獲得1億美元的融資,到8月5日C2C海淘電商平臺‘淘世界’宣布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以及各主流電商平臺接連推出國家館,或者海外知名品牌、超商紛紛入駐等可以看出,海淘市場已經不再是幾個巨頭在玩的游戲了,甚至連名不見經傳的獨立小網站都推出海淘分支,可見這個市場的吸引力有多大。廣交會在此刻參與進來也是情理之中,市場所向的事情。”該人士說。
一個機遇和風險并存的市場
盡管海淘市場的潛力在今年被進一步挖掘,但火熱的背后也催生了許多制假售假的行為,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個人的海外代購,平臺關于“正品”的風波也一直不斷。
近日央視針對海淘代購假貨不斷做了報道。報道聲稱,海淘市場規模的擴大刺激不法分子仿冒品牌的手段不斷翻新。由于消費者對海淘環節的認知是不清的,所以也無法去辨別產品的真偽。據悉,不少海淘代購會打出支持”專柜驗貨,假一罰十“的旗號。看似可靠,實則沒有任何效力。正品專柜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驗貨。可以說,蔚然成風的海外代購已經形成了一條從產品造假到發貨洗白,再到轉包分銷的灰色產業鏈。
那么,消費者如何選擇可靠的海淘渠道呢?上述人士表示,選擇正規代購渠道是辦法之一。“今年以來,各路電商平臺紛紛搶灘海外代購,海關總署也出臺了針對性政策,灰色海淘的價格優勢正在消失。”
不過作為平臺本身,怎樣去確保散落在全球各地的代購買手安全可靠呢?某進口電商平臺負責人表示,我們可以通過國外的一些法律幫助中國的消費者,去追究這些海外買手的責任,甚至于把他們訴之于法律,讓他們得到法律的懲罰。每個海外買手,在提交他認證材料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明白自己所需要承擔的一些法律責任。
除此之外,解決目前海淘的難題,一方面是可對制假工廠進行強有力的打擊,另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協同管理,共同打擊非法海淘。“比如說制假鞋子的工廠主要分布在福建,化妝品在廣東,區域化非常的明顯。地方工商可以介入,還有一個就是電商平臺需要加大打擊力度,這需要品牌介入,看有沒有授權,是不是合法的。
傳統出口B2B服務商轉做進口B2C,能輝煌重現嗎?
廣電商開辟進口B2C分支,無疑是加劇本是暗涌不斷的海淘市場的競爭度。然而,作為傳統出口貿易服務商的廣交會,推出進口電商服務,是否能夠復制當年的輝煌呢?
提及進口電商,首先拿出口電商做個對比。中國出口電商的受益群體其實是國內的賣家,他們關注的其實是平臺的政策更新、扶持力度、入駐門檻、傭金幅度以及其他的售后等問題。但對于進口電商平臺,你想贏得市場的認可,最主要是贏得消費者,消費者的接受度就決定了你這個平臺的市場高度。
消費者選擇什么樣的海淘渠道呢?再不考慮個人代購的情況下,雨果網對此做了次問卷調查,得出如下的排名:1、平臺知名度;2、口碑;3、正常的價格;4、商品好評率;5、相關認證或是授權證書;6、配送時長;7、退換貨便捷。
某受訪者表示,網購,無論是國內還是海淘,最怕的就是假貨。所以,選擇知名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減少這方面的風險的,而這不關乎這個平臺的背景是否財大氣粗。比如說,國內網購我們都選擇天貓或者是京東,但有多少人選擇過騰訊拍拍網呢?“市場占有率決定了它在消費者心中的選擇度,而口碑則是很重要的一個評判手段。”他說。
上市業內人士也表示,各大電商平臺在海淘市場廝殺,拼的是供應鏈,說白點就是誰的產品更多更正,從而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最終還是落到消費者本身。
“先入為主是個可怕的東西。盡管海淘市場在不斷擴大,但終究量是有上限的,中國消費者想要的產品也就是那么幾個品類,在拼完母嬰和化妝品、保健品之后,平臺還能拿出什么更新引人的產品就是制勝奇招了。”他說,“在我看來,廣電商依托的廣交會,在傳統貿易領域的知名度是無人可及的,但論及進口電商的受益群體,也就是中國消費者,他們其實對此并沒有太多的了解。無論廣電商是做B2C還是作為一個海外產品在國內的分銷集合地,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消費者的接受度。另外,目前中國海淘市場的格局其實已經開始在逐步定型,母嬰想到的是蜜芽,美妝想到聚美極速店,多品類的天貓國際、洋碼頭、京東海外購、亞馬遜全球購等都是目前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平臺,但廣電商的起步似乎有點晚,能否趕上還真的有點懸。不過,廣電商接觸的海外資源頗多,在產品供應鏈的選擇上或許能夠有新的突破。”(文/雨果網 何志勇)